今天剛好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功德會王雪玉秘書長帶著五位居士來齋僧。王秘書長齋僧已經快三十年了,
這讓我們想到:大環境和佛教都在變化,一時的發心容易,但若一件事情要持續做很久,則另當別論。尤其是要面對種種的困難,
面對一個這麼大型的齋僧──動員幾萬人,供養五、六千位法師更是很不容易的事。
夢幻中發願修行
今年齋僧大會的時間正好是我們常住一年唯一的法會,所以我無法出席。我在常住法會中提到一個觀念:法會從無到有、
從有到無,就跟世間一樣如夢幻。一年年過去,法會舉辦了,也結束了;很多人來了,也走了。它的意義何在?它如同出家人的一生:出生、
長大,修行幾年後,又往生。這不就是人生無常?
既然終歸無常,何苦還要用心做這些事?我們不斷追逐這個生命,一年年過,乃至不斷努力經營生活,到最後也是無常。
這無常的現象,人人都知道,但似乎又無可奈何必須接受這事實──不斷努力地積聚所有,卻必然到最後全部「放下」,在無可奈何的放下當中,
卻糾纏著很多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苦。走了以後,似乎一切空無一物,但眾生豈是就這樣甘心,由於對自我生命延續的愛著,便又輪迴去了。
眾生眼裡每一個剎那明明有,然而回頭一看卻又是明明沒有。就在這虛假的明明有中,我們一直執著;在明明沒有當中,我們產生很多苦惱、罣礙、
憂惱,「一大苦聚集」啊!人生終究在這裏輪迴。
我們之所以修行,不是逃避,反而是比世間人更務實地面對現實。我為何決定走出家這條路?不是從宗教情感來看,而是拿現實衡量:
我若不出家,守著我諸多的執著、罣礙,但時間到了,容不得我自主,還是無可奈何的面對「一切歸於無常」。所以我不願花一輩子的時間,
惶惶恐恐地面對老、病、死,努力追求我認為可以信任依賴的生活,結果到頭來卻是一場空,且還要再從頭來,一次次輪迴。
出家便是要利用這明明沒有的生命,去覺悟人生實相──這就是僧人出家的意義。如果說他只是頭剃了,卻只在這虛妄的明明有的世界中追逐,
卻不覺悟那明明沒有,那就枉為出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