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即法身禮 果清律師──請示如何念佛往生有份6月16日,本會理事長、秘書長及隨行居士一行人,為了2017年9月17日的國際供佛齋僧大會的籌辦,特地前往埔里正覺精舍,恭請 果清老和尚再度蒞臨盛會,並當下請法,希望 老和尚給予眾人在念佛修行上的開示。 一開始,理事長即表示,這些年來的齋僧大會能夠辦得這麼好,都是因為 和尚的威德加被所致。而秘書長也說,齋僧大會國際化之後,越來越盛大,但因為相關細節與動員眾多,所以也越來越不好辦。因此,特別感恩 法師多年來對於大會的指導。而 老和尚則謙虛的勉勵說:「都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啊!」眾所周知 法師是教界持戒嚴謹的律師,因此,理事長說:「有 清和尚在,大家都放心了!」 開示中, 老和尚特別引用永明延壽大師(904-975)開示的「念佛的利益」、雪公老恩師(1890-1986)的「名號即法身」、清涼國師對「彌陀即本師」的解釋以及〈華嚴經‧明法品〉:「常念諸佛,心無暫捨;了知音聲,體性平等」的經文,期勉大家於念佛的當下,心無暫捨,了了分明,並能明瞭所念的佛號就是彌陀的法身的話,將來必能往生極樂淨土,親見彌陀。以下是當天 和尚對眾開示的大略紀錄。 ※ ※ ※ 理事長:我們這些居士裡面,幾乎都是修淨土為多。懇請 和尚開示,鼓勵大家如何往生有份? 師重覆「往生有份」四字。大家都笑了起來。 師:好!大家把腿盤起來,請合掌。 師父帶領大家高聲和緩恭敬地稱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師:諸位善知識,大家早安!好,請放掌。我們就先講永明延壽大師,他是淨土宗第六祖,他對念佛法門的開示。有人就請問到了壽公大師說:「念佛有甚麼利益?」壽公大師就回答了,說念此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眾生──法界眾生,出離世間微妙的道法;它也是成佛做祖真正的修因,是三界人天眾生的眼目;它是明心見性的慧燈。一心念佛,就能明心見性,是明心見性智慧的寶燈。那麼,它也是破地獄的猛將,譬如有眾生墮落到地獄去,他假如能夠念此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話,本來要下油鍋了,他能念這一句,油鍋就變成蓮花,火都熄滅了,就能出離地獄,所以是破地獄的猛將。它是斬群邪之寶劍,斬斷眾多邪惡魔軍的寶劍啦! 它是五千大藏的骨髓,然後「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涵攝整個大藏教的菁華所在,是骨髓、是菁華。持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將大藏的菁華就保住了。 它是八萬總持的要門。總持就是陀羅尼,「陀羅尼」它就是總持一切的法義,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它也是除惡行善,去除一切惡法,奉行一切善法,是八萬總持重要的法門。就如同十方虛空地無邊無際,它是廣大一性的圓明,一性就是真如本性,圓滿光明。念這一句,就徹底的啟發心性的功德。它是開黑暗的明燈,開發黑暗光明的寶燈;是解脫生死之良方,解脫生死良好的方法;是度脫苦海的舟航,是度脫生死苦海的大舟慈航,是出三界的徑路,出離三界最直接了當的道路。它就是本性彌陀,也是唯心淨土。念這一句就是本性彌陀。我們念佛念到最後,心佛不二,因此唯心淨土及本性彌陀都彰顯出來了。我們心性是理智一如的,也就是如如智、如如理,不是兩樣的。如如智就是自性彌陀,如如理就是唯心淨土,是理智不二的,所以非常殊勝。它即是化佛,即是本師。我們唸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佛,它就是本師。怎麼說這一句就是本師呢?在《華嚴經》中說:「或有見佛無量壽、觀自在等圍繞。」經文有這麼說,那唐代的清涼國師就解釋,說這是讚嘆本尊遮那之德也。本尊就是毘盧遮那佛,這是讚嘆他的功德。而華藏世界有非常廣大華藏的剎海,都是毘盧遮那佛統領的境界;而我們極樂世界離開我們娑婆世界是十萬億佛國土,而十萬億剎都超不出華藏剎海的境界。所以這就談到本師世尊隨方的異化,隨名的一種異化,所以阿彌陀佛就是本師,本師也是阿彌陀佛,等於隨方的不同的名稱的教化,顯現出不同佛號的教法,而其實是本師,所以即是本師。它是最尊、最上的妙門,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念這一句最尊貴、最高上微妙的法門,就這理上來說;它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就事相來說。所以永明延壽大師就稱讚!你看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有這麼廣大的利益啊! 另外,我們雪公老恩師在他老人家的〈遺著〉裡面,也講到「名號即法身」的道理。那麼「名號即法身」,雪公恩師就引〈華嚴經‧明法品〉,經文這麼說:「常念諸佛,心無暫捨;了知音聲體性平等」,就是這一段經文。「常念諸佛」,由經文的這一句,就可以證明諸大菩薩恆常都是念佛的。然而諸大菩薩所念的佛,不光是一尊佛而已,然而文殊、普賢所念的,則是專念彌陀!所以祂們都有往生淨土的偈頌,祂們是專念彌陀的。 而念佛法門很多,歸納起來,不外是持名、觀想、觀像、實相。而四種當中,又各別分多門,好比觀想阿彌陀佛,或者是觀想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或者觀想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或者觀想阿彌陀佛種種的功德,都是屬於觀想念佛。而在諸多念佛法門當中,唯獨以持名念佛的法門是最容易、最迅速的。然而無論修任何方法,都要心無暫捨,所以〈明法品〉說:「常念諸佛,心無暫捨」。 我們心無暫捨,不是說叫你終日念佛,都不做任何一樁事。不是,而是任何一樁事,都是為了念佛。好比我在這裡講,你們在聽,所講、所聽的,所為何事?為了念佛往生極樂!所以四民──士、農、工、商,造作種種事業,都不妨做念佛想。但是我們所做的,不要做妨礙眾生的惡事,所做都屬於善,是利益他人的事。好比我們做士、農、工、商,或者做公教人員種種,我們就憑良心,把我們的本份事做好,而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就是為了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就叫做心無暫捨,而不是說終日叫你念佛,甚麼都人家侍奉你,你都不做任何一樁事,叫做心無暫捨。不是!雪公恩師說,就是任何一樁事都是為了念佛而做的,心就無暫捨。所以我們做任何一樁事之前,心要作意我們為什麼要做這樁事?你們諸位又為什麼來到這裡?為了念佛!不為其他。做其他任何一樁事,都是做念佛想,把其他事都做念佛想。我們專心念佛,就是心在極樂,所以心就無暫捨!這個非常好。 下頭還有一句:「了知音聲體性平等」。了知,就是徹知,徹底知道;音聲就是名號;體性,就是佛的法身。那麼「了知音聲體性平等」,也就徹底了知所念的佛號,就是彌陀的法身!假如人不以為然的話,就當面錯過了。念佛沒打妄想,不起雜念的當下,就跟彌陀法身相應,等於見到彌陀法身了。還說,平時都念佛好久了,都不曾見佛呢?還為此感到憂悲苦惱,一直提不起勁來呢!殊不知「名號即法身」,音聲跟體性平等,體性就是佛的法身,音聲就是佛號。所以我們所念的「阿彌陀佛」聖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我們假如都不以為然,就當面錯過了。所以雪公老恩師最後就說,有人就問我啦,說:「您老人家跟其他念佛人有甚麼不同呢?」,他就說:「不妨在音聲體性平等處去體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啦!就講這兩段策勵你們啦! 眾人:感恩法師!謝謝師父! 理事長:可否請 師父您把那個念佛、憶佛給我們發揮一下? 師:念佛、憶佛就是剛才的。心無暫捨也就是憶佛;念佛就是念茲在茲,念茲在茲叫做念佛。憶佛,就是你有時候不是在念佛,但是在做任何事,你都做念佛想,你就心無暫捨,就是憶佛的功夫。任何一樁事都跟我們念佛有關係,都把它想做:「我就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才做這樁事的!」,然而我們所做的,就是要善事,要對自他有利益,所以非常要緊。因此啦!我們做三寶弟子、修持淨土的人,我們要好好持戒啊! 持戒非常要緊啊!持戒是甚麼意思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慈悲利益眾生。沒有說造惡會得好報的,沒有。沒有說造惡而將來往生極樂世界的,除非你懺悔,從今以後不再做惡了,也將懺悔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你深信切願,心伏住惑,跟人好好念佛,你可以帶業往生。但是,第一個不再造新業的,你的舊業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到臨命終不能再造新業了。要正念分明,伏住惑業。正念分明,我們就能往生。不必憑要看到甚麼瑞相,有沒有瑞相還在其次,要緊的,正念分明,伏住煩惱。正念分明,我們就能往生。而能正念分明、伏住煩惱的話,我們平時就要好好持戒念佛,做任何事都不違背我們的良心,用良心做出發,做任何事,持戒、信願、念佛,決定將來能往生。所以啦!我們徹底了知「名號即法身」,我們念起佛來就很歡喜,就跟別人不一樣。別人就若有若無,不曉得「名號即法身」,常常跟法身在一起,你還以為不見佛。 居士:但是要專注,不能有雜念。 師:是啊!打妄想、起雜念,你就落入眾生的境界。所以能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非常殊勝!念佛當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就是清淨的阿彌陀佛聖號相續不斷,這樣就逐漸得到念佛三昧了。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所以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就是正定,所以念佛法門非常殊勝。像古代的禪宗大德,像徹悟禪師,他就很明顯的例子,人家都把這個禪堂改做念佛堂,紅螺的道場就是如此──資福寺紅螺道場,人家由禪入淨而成為第十二祖。所以印光大師也很崇拜徹悟祖師!印光大師倡導的教法,教人唸佛的這個從徹悟祖師的教法傳下來,等於傳承徹悟祖師的教法。而印祖就是專弘淨土、專念彌陀,然而他對禪的道理,在《文抄》裡頭也都有透露出來,都很清楚。而老人家是主要是專修念佛的,都是專門用念佛法門,接引眾生,然而有時候也勸人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來消災免難,但是主要是念佛。是這個情形。來!再請喝茶。我就隨便講齁。 居士:請示和尚!剛剛 和尚講到彌陀即本師,是指在體性及法身上是跟釋迦牟尼佛無二的意思嗎? 師:那就是,那個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即是本師。為什麼即是本師呢?其實諸佛是同一法身,法身都一樣,在極樂世界中,阿彌陀佛其實就是本師隨名的異化,所以阿彌陀佛其實也是本師,本師世尊隨名的異化。那我們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親見現在佛,我們娑婆世界本師世尊示現滅度了,但是我們修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親自拜見阿彌陀佛,也等於拜見本師一樣,它是隨名的異化,不同名稱,但是在那個地方有不同名稱,在這個地方就是本師,而其實阿彌陀佛就是本師這種意思。 居士:謝謝師父,我很感動。 師:哪裡!這也是永明延壽大師說的呀!剛才那一段開示,就是永明延壽大師說的。 理事長:那一段太豐富了! 師:是啊!就是那個非常簡要而且很廣博。 理事長:那一段網路都查得到。您講那麼多,我們不小心怕會漏掉…… 師:這一個是永明延壽大師的開示,所以講的都有根據,不是沒根據的。 理事長:對!對! 居士:《彌陀經》本師,《華嚴經》裡面就是這樣講,你們如果誦《華嚴經》的話就會誦到了。 師:那個《華嚴經》八十卷喔,要誦一遍就要好多天喔! 理事長:師父,再請教一下。我現在六齋日時,會在家裡根據懺公的戒本,在佛前自受八關齋戒,這樣OK嗎? 師:可以在家裡,自誓受八關齋戒,可以!我們這裡《菩薩戒》的後編〈附錄〉,都也有受菩薩戒的,自誓受的儀軌,也都可以請回去。 理事長及眾人:剛剛師父開示的「名號即法身」,真的是太棒了!讓人感覺沒有距離,很受用。 師:這是雪公恩師體會出來的。老人家體會出來的。我就感覺這段很好,所以就講給你們聽。 理事長:有人說我們念佛就要得理一心,但是這個恐怕是做不到,事一心不是已經證阿羅漢果了嗎?所以假如退而求其次,就伏惑就可以往生,但萬一伏惑還有一點小問題的話,我看雪公老恩師的開示錄中說念熟一點,就會保險一點。所以怎麼樣念佛才可以熟一點?是雪公所謂的「妄念不如佛號多」的意思嗎? 師:熟,熟的話,就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哈!哈! 眾人跟著師父笑起來。 師:因為生的地處,這一句佛號本來很生疏,你念念要轉成很熟習,很熟的!對於五欲六塵的境界、貪婪的心很熟,逐漸越念佛越感覺生疏了,就這個意思。所以我們要將這句佛號念好,對於五欲六塵的境界、貪婪的心,就會逐漸淡薄。要提起念佛的功夫,要用心無暫捨的功夫。所做的事都是對自他有利的,絕對不再造惡了。在家庭,我們就敦倫盡份;出了社會,對朋友、對這個長官,我們都是很和善的對待,絕對不敢造惡。很努力奉行善法,將止惡行善的功德迴向,幫助我們念佛的功夫,就深入了。要這樣子!一生這麼努力的話,我們將來決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你起碼能伏住惑、正念分明,能更高的境界更好的,隨著我們念佛的功夫啦!看我們的努力囉!所以非常好。 理事長:我現在念佛的信心比以前進步了。 師:很好,非常好。 眾意:感覺理事長在上一次受菩薩戒回來後,就有明顯的進步,充滿祥和之光。 師:受菩薩戒就是要學菩薩,發心做菩薩。做菩薩,最初是做假名菩薩,最後就做真實的菩薩。所以佛菩薩沒有不受菩薩戒的,佛菩薩體念法界眾生跟自己都是同體,既然同體,法界眾生就是我們自己;既然眾生就是自己,那我們還會去計算眾生的利益,而你爭我奪嗎?人我是非嗎?絕對不會。這個就是菩薩的精神,祂就難學能學,難忍能忍!做慈悲利益眾生的事,在成就無上佛道,天天都努力的奉行,那就逐漸成為真實的菩薩,太殊勝了。 大眾歡喜:謝謝師父。 秘書長:恭請和尚!今年齋僧是國曆的九月十七號,所以特別安排行程。 居士:師父這個道場很殊勝,為這個濁世的亂象端正知見。 師:我們這裡平時就是靜修。平常上上課、早晚課、每年結夏安居,就是如此。還有一個每年兩次的佛七,都是對內的,因為大殿小小的,也沒有辦法容納很多人,所以就自己打佛七,就是靜修啦!所以我們的道風是「持戒念佛」,以這個做道風,其他平常沒甚麼法會,除了一年授一次菩薩戒、五戒一次,其他沒甚麼法會,就是自己打兩次佛七,佛七也是自己用功的,不是對外的情形。好,阿彌陀佛!呵呵! 大眾歡喜:謝謝師父! |